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波
立春過后,麥苗逐漸返青,春季田管由南向北陸續展開。
大棚中,春意盎然,山村“土特產”暢銷全國;車間里,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忙碌著趕制訂單;民宿內,土墻灰瓦、張燈結彩,吸引各地游客體驗鄉愁······
去年以來,我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農業基礎持續鞏固,農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凸顯。
1月31日,寧陵縣站鐵路貨場,工作人員正在裝運化肥等春耕物資。為保障春耕物資運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工作專班,及時調配貨運運力,為春耕物資開辟綠色通道,助力農業生產。 王錚 衛心雨 攝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在河南,談農業,糧食生產是第一位的。糧食生產既是河南的優勢和王牌,又是河南必須擔起的如山之責。
去年12月,河南糧食總產量公布。全年糧食總產量1357.87億斤,居全國第二位,我省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去年,糧食生產面臨多重挑戰:先是夏糧,麥播大面積推遲、苗情類型復雜歷史罕見;秋種遭遇干旱,授粉期連續高溫。河南糧食產量風雨不動,得益于近年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
政策精準發力。我省制定《關于牢記領袖囑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意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舉全省之力打造新時期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
藏糧于地,地力提升多打糧。去年,我省新建高標準農田756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33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50萬畝。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產田”,平均每畝提高糧食產量150斤。
藏糧于技,大田潮涌科技動能。我省出臺《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強省的若干意見》,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和“中原農谷”加快建設,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7%。大田里農機馳騁,從種到收農民當起“甩手掌柜”,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87%。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農民種田挑起了“金扁擔”。
2月12日,南陽市臥龍區靳崗鄉坡橋村草莓種植基地,農民在采摘草莓。 近年來,該區以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主要抓手,通過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高嵩 攝
延長產業鏈條
農業與工業夢幻聯動
“今年種的2000畝小麥全是訂單生產,賣給酒廠做原料,回收價比普通小麥高10%?!?月10日,南陽鄧州種糧大戶劉飛在給小麥灌溉施肥,精心呵護這一方良田。
從種到收,小麥旅途剛剛走完第一步。在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優質中筋小麥做成了五大系列400個單品的掛面。在酒廠,優質弱筋小麥成為白酒釀造不可或缺的原料。事實上,就連網紅食品大面筋辣條也是小麥粉做成的。一粒小麥搖身一變成為食品、果品和藥品,價值翻了幾番。
在周口國家農高區,玉米轉化成乳酸、乳酸鹽等高附加值產品,僅河南金丹乳酸科技公司一年就消耗玉米40萬噸,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產業鏈打開了傳統農業大省躍升為農業強省的“總開關”。我省加快發展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等十大優勢特色農業,優質專用小麥1628萬畝、優質花生1939萬畝,均居全國第一位,全省糧油加工轉化率80%,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
不只是糧食,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通過深加工變身“土特產”,暢銷國內外。
將新鮮山藥粉碎成漿,只用純凈水和面粉,不添加色素等食品添加劑,溫縣鐵棍山藥做成的面條,山藥香氣濃郁、麥香四溢、久煮不斷。臨潁辣椒收獲后,經過大鍋炒制,變成一袋袋香氣撲鼻的海底撈火鍋底料,飄香全國。
“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我省打造“豫農優品”品牌,農業大省的糧油產能優勢升級為加工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價值鏈不斷提升。
因坐落在海拔550米的山腰上,鶴山區姬家山鄉西頂村常有云霧環繞,而后得名“云端西頂”。 鶴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農村宜居宜業
越來越多千里馬馳騁廣闊天地
周末,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西頂村,游客熙熙攘攘,體驗鄉村慢時光。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與康元農產品開發公司合作,打造成網紅村,入選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這里自然景觀秀美,高端民宿云山居建在山間,明清古寨、通幽石徑引人入勝?!笨翟究偨浝韯⒄鹫f,“公司吸納西頂及周邊村40多名村民就業,促進了村民增收。我們還開發了特色雜糧、小米、粉條等農特產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觀、購買?!?/p>
貫通產和銷、融合農文旅。我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開展“治理六亂、開展六清”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一個個像西頂村一樣干凈整潔、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成為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城里人向往的好地方。
農村宜居宜業,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讓更多在外的村里人返鄉創業,回饋家鄉。
今年36歲的周正,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返鄉創業基地帶頭人、洛陽市鄉賢返鄉創業聯誼會理事等多個頭銜。大學畢業后他從事電商工作,負責的汝陽縣柏樹鄉華溝淘寶村去年淘寶平臺店鋪總銷售額超過1800萬元,幫助全縣銷售農特產品,受益群眾5000余人。
越來越多千里馬馳騁廣闊天地,“回歸”經濟正在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今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省?!笔∥r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說。